Hello World
Hello World~ 俗套,但还是想用这个标题,在这里,以王大猫
为名,开启一段新的经历。
缘起
搭建自己的Blog,这个想法从大学就有了,是众多一直没有实施的想法之一。为什么没去做呢?
大学记忆
想起大学,想起Blog,脑子里浮现出来的,是宿舍里Calvin用Macbook不舍昼夜调试Blog样式的情形 。那时候是IE的天下,Chrome刚刚推出,宿舍里总是充斥着对IE的诅咒,多么美好的回忆。
我是喜欢折腾的,可以花很多时间逛杀毒软件论坛,花很多时间配置Comodo防火墙规则(虽然除了给自己徒增麻烦,增加我那台破电磁炉
的负担外,并没什么实际用处),第一时间体验新的操作系统,让电脑中的软件保持最新的版本,玩QQ空间、校内网(人人网)、Twitter、Facebook、Foursquare……甚至在Twitter上极具耐心地去抢腾讯微博的邀请码。
电磁炉
是Calvin对我笔记本电脑的称呼,因为它又大又重,外观极像电磁炉,散热还极其不好,WOW下团本经常热到蓝屏死机…多么美好的回忆😂。
为什么没搞Blog呢?写到这里,突然想起来,并非没有去做。我在Google Blogger上创建过自己的Blog,名字是Laputa。赶快去看看,嗯,还在,只不过空空如也,曾经花时间搞的布局样式也都不存在了,记不清到底有没有在上面写过东西,总之,是次失败的尝试。
机缘巧合
又拾起写Blog的想法,也是机缘巧合。某天心血来潮,把大学时发得Twitter回顾了一遍。那时的想法,那时的言论,经过这么多年,早就被遗忘了,甚至有“这真的是我发出来的吗”这样的疑问。内心是一种惊喜的感觉,这种惊喜让我觉得能够在网络上留下一些痕迹,也是很美好的事情。但这种惊喜并没有让我决定开始写Blog。
后来,觉得开车通勤路上太浪费时间,而且有很多想看的书,一直以下班回家要陪儿子没时间看书为理由,冷落在未读书单里。既然没时间专注阅读,又不想通勤太浪费时间,干脆就在开车的时候听书吧。第一本随缘选到了《被讨厌的勇气》
,真的很庆幸选择了这本书。
我总是内心里渴望变成某一种人,总是想着“要是xxxx就好了”,总是想改变,但是又对改变后不可预知的未来感觉不安,没有勇气走出舒适区。也习惯于给自己找个“正当”的借口来让自己感觉我这么做不是自己的错,给自己一种 “不是我做不到,只是因为xxx原因,我没去做而已” 的幻觉。
最典型的一个事情,我经常拿原生家庭影响来逃避现实,抱怨人生。我就曾经和Calvin这样抱怨过,“ 我出生于一个小县城,大学之前只去过很少几次市里,还是3线城市,没有机会到大一些的城市见见世面,甚至到大学都不知道在肯德基怎么点餐。大学前除了家里就是学校学习,获取到的教诲也只限于好好学习,考上大学就好了。所谓心智,也是到大学,来到这个城市,才开始成长。跟着你见识到很多不知道的事情,获取到很多从没听说过的想法。如果以前能有机会多见识见识世面,让心智能多成长一些就好了”。“如果xxx就好了”
,多么典型的借口。我抱怨的都是事实,有什么问题呢,抱怨一下都不行吗?是事实,当然可以抱怨,我也需要发泄。但是心里得明白,这些已经发生的,已无法改变,就不要让它再继续阻碍自己获得更好的未来,不要用它作为逃避的借口。如果真的希望成为更好的人,真的有决心,就把握现在,去做吧。过去无法改变,未来无法预期,能做的只有把当下做好。
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:“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,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。”
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“此时此刻”的你自己
。
哲人: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
“勇气”
。面对变化产生的“不安”与不变带来的“不满”,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。
青年:……现在您又用了“勇气”
这个词啊。
哲人:是的,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。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,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,你只不过是缺乏“勇气”
,可以说是缺乏“获得幸福的勇气”
。
对这本书这些观点有强烈的认同感,也源自一个巧合。在听这本书前,好基友 Cooper 来苏州相聚,这是老婆怀孕前一起青海游后的第一次相聚。3年多了,来一趟必然不能轻易放过他,连着两晚东扯西聊到凌晨3点。聊到最后,发现我们俩都会有意无意给自己找些道貌岸然的借口,让自己心安理得不去做某些事情,或者让自己处于一种道德高点,让自己觉得某些事是其他人的问题或者干脆是这个社会的问题,然后就可以心安地接受自己某些事情没有做好。所以在听到《被讨厌的勇气》
中的那些观点,心里顿时有种强烈的认同感,而且十分感慨这种巧合,冥冥中自有天意一般。
总之这些巧合,让我决定去做一些自我改变,去做一些自己想做没有去做的事情。思考过程中又一个巧合,再次听到《软技能2》
中建议程序员需要有自己的Blog,那么就从搭建自己的Blog开始吧。
主题
Blog用来记录个人成长,主要是职业技能和软件开发学习的记录。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、实践过程、读书笔记还有自己认知相关的积累和总结。近期会把自己折腾Blog的实践整理出来,Hexo的搭建和自动发布、Icarus主题的个性化修改等等,另外也打算把博客内的文章同步到同名的微信公众号里。
命名
我是命名困难综合症患者,撸代码的时候就被类名、函数名、变量名所累,经常和 sk 开玩笑说写代码最难的是命名。
OxygenCoder
是老婆的建议,她希望我始终保持一种“有氧”
状态,吸收各种形式的“氧气”,生活和事业都保持有氧健康。我也希望在这里记录我生活中有意义的“氧气”,若干年后,一个偶然的空闲,来这里回顾过往,能有一种惊喜,依然能感受到这些“氧气”的芬芳。
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 oxygencoder.com 域名没被注册😂。
至于王大猫
,并不是我常用的网名。我大学后一直都使用 vilsteven 这个网名,因为我选了steven这个英文名,就在前面按喜好随机增加字符,直到第一个没被人使用的名字。这个名字到现在都基本没别人用,可能这个名字确实太…独特了吧😂。在这里用王大猫,是因为我儿子。3岁的小家伙,最近喜欢看猫和老鼠,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改成Jerry,还是一只喜欢大猫的Jerry。每天下班回到家,就听到他在喊“大猫回来了”,然后跑过来给大猫一个拥抱。《代码整洁之道》作者Robert C. Martin的昵称是Uncle Bob,起初也是别人给他起的外号,后来因为怀念而开始使用这个昵称。可能过些天,儿子就不再叫我大猫了,也就没人叫我大猫了,我想使用这个名字,来记忆这段美好。
有一件事让我很不爽,我知道这么想不太正常,但我就是很不爽。再也没有人叫我“Bob大叔”了。我发现我开始怀念这个名字。所以我不能免俗地把“Uncle Bob”放在了我的E-mail和Netnews签名中。这个名字就这么流传了下来。回过头来看,其实这是一个挺好的品牌名称。
-《架构整洁之道》
折腾
搭建Blog是我愿意投入和折腾的事情,实际折腾的事情远比最初想象的多。折腾的过程随心且发散(毫无计划…囧),有时候很享受这种无压力的专注,不用考虑具体的标准,随心就好了。总结下来,大概折腾了下面这些事情。
- 否掉了使用商业平台,自己搞。国外空间比较贵,不需要备案;国内空间促销活动几年内都比较便宜,但是需要备案。
比较穷
,买了阿里云的轻量应用服务器,99¥/年的价格,可优惠续订3次,4年只需要396。 - 域名还是想上
.com
的,纠结很久,最后听老婆建议,注册了oxygencoder.com。 - 刚开始用
Wordpress
,找不到自己满意的主题,感觉太受限,太死板,不符合我的习惯。看到Icarus主题,就决定使用Hexo生成静态站点,使用NGINX
作为Web服务器。 - 在Icarus主题基础上做了一些个性化修改,字体、列宽、布局、头像大小等等,准备写篇Blog记录。用Inkscape简单制作了站点Logo的SVG,使用了腾讯公益404页面,总之把博客的架子搭起来了。
- 提交IPC备案材料,审批等了将近一个月。通过以后,开始提交公安备案材料。因为关了评论,不支持注册,网站是非交互式的,公安备案就简单很多。如果搞交互式服务,还需要提交相关的安全评估报告,需要有评论内容的审查和追踪机制。公安备案一周左右通过审批,按要求把IPC和公安备案编号加到站点底部,这些麻烦的事情总算结束了。
- Hexo写Blog是用
Markdown
格式,这点比较爽,但是想方便的发布还是需要折腾一下。没有使用Hexo的发布插件,是通过借用GitHub
的Action
功能实现的自动发布。编写好Blog,提交到Github的仓库里,就会触发配置的Action,自动将变动更新同步到我的服务器,完成自动发布。现在写Blog就像写代码,写完提交就可以了。
计划
搭建Blog的过程对我来说是比较有意思的,即便Wordpress、Hexo、主题美化、SVG制作这些都是第一次搞,也是很容易投入进去并且有产出的。但是怎么样可以持续地输出Blog,是一个大挑战。内容从哪里来,怎么样让自己坚持写下去,以怎样的频率写下去,这些都是问题。
为了坚持写下去,第一个决定是低门槛。让自己保持舒服的状态,自由书写,服务的对象就是自己,不需要有过多的顾虑。
内容从学习实践、读书笔记中积累,使用flomo随手记录知识碎片,通过Obsidian整理沉淀,再输出到Blog和微信公众号。发布频率暂定为月更,后续根据情况和状态再调整吧。
以上为OxygenCoder
开篇,记录这里诞生的初衷。